江苏水运力量:航道升级与智慧转型重塑港口新生态
2024年,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标箱,成为全国内河港口首家跨入“千万标箱俱乐部”的企业。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2024年,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标箱,成为全国内河港口首家跨入“千万标箱俱乐部”的企业。这一里程碑,是集团全力服务“水运江苏”建设,推动航道升级与港口智慧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从长江之滨到运河两岸,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重塑江苏港口新生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航道通,则产业兴</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航道是水运的命脉。江苏省港口集团正实施全国首创、具有江苏特色的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拨改投”试点改革,所属企业江苏港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高等级航道建设,为“水运江苏”建设打通关键脉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8/06/a8a44aec-287f-400e-9646-801f196a1377.jpg" alt="微信图片_20250805134006.jp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2025年6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盐城段提前3个月开工。这条按二级航道标准(航道底宽80米、通航水深不小于4.0米)设计的“水上高速”,建成后将打通淮河与沿海的货运通道,让盐城港、淮安港等与长三角港口群实现“无缝衔接”,不仅降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更将苏北地区纳入长三角高效运输网络,带动产业布局优化。</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苏南运河的蜕变更具代表性。无锡段“三改二”工程以全省同类项目最高分通过交工验收,通过184.4万方疏浚工程,成功将航道升级为二级标准,可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航道通过能力提升60%。预计2030年货运量将达2.1亿吨,2050年突破3亿吨,相当于每年减少公路货运量超1000万吨,极大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为沿线企业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随着“水运江苏”建设步伐加快,物流集团晟海公司持续发力构建水运特色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通道+枢纽+网络”一体化布局,开发并培育了“南京—上海”沿江海铁班列、“蚌埠—南京”海铁班列、大宗货物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精品路线,助力港口形成双循环交汇点、织密公铁水联运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8/06/3e5941e8-0359-4cd5-8889-1411c7fdbc0f.jpg" alt="微信图片_20250805133956.jp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码头智,则效率升</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张家港港务集团是全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之一,现拥有长江岸线3600米,建有1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年吞吐能力超8000万吨,是“一带一路”重要物资出口港。其智慧中心创新构建的“港口全要素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生产要素一体化管控,集成“场地、船舶、货物、机械、人员、监控、照明、粉尘监测”8大要素,通过五大界面(数据动态显示、船舶动态监控、气象水文监测、粉尘智能监测、生产要素监控),推动管理从“模糊定性”向“准确定量”变革。二是绿色治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全国首套“粉尘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云监测+智能算法+自学习”技术路径,实现“粉尘浓度云监测、精准锁定起尘点、喷淋启停全智能”三大突破,使散货码头PM2.5浓度长期低于国家标准。“以前下班满身灰,现在白衬衫能穿一天”,全国劳模、张家港港务集团的黄强感慨道。</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这样的智慧变革正在江苏省港口集团旗下港口全面铺开。江苏港口集装箱集团太仓港四期码头——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28台无人轨道吊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等信息,实现自动装卸作业,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20%,人力成本降幅超70%;公用堆场的数字孪生危险品堆场一体化管控平台,通过18个AI识别场景全面应用,实现对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的作业管理、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平台上线以来,违章数量平均同比下降约35%;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构建智能化体系,装卸单证电子化率100%,自动化堆场高效运行,成为内河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绿色转型同样亮眼。张家港港务集团打造内河港口氢能应用示范场景写入省发改委《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有序推进10台氢燃料牵引车购置和内燃叉车油改氢项目,力争年内落成港内首座加氢站;太仓港四期码头配置45辆LNG集卡、10辆电动集卡,全场清洁能源占比超80%;南京港龙潭码头建成2.3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约330万度,自用率达97%以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这些成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通过“洋山快航”“太申快航”等联动模式,江苏省港口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10.64%、5.86%、7.18%,用全省5.4%的岸线资源贡献了16.2%的货物吞吐量,岸线利用效率是全省港口平均水平的3倍,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8/06/ddf463f8-2c4a-4efe-8c84-88358005b7a2.jpg" alt="微信图片_20250805134003.jp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机械强,则底气足</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港口高效运行的背后,离不开集团旗下高端装备制造力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南京港机重工,其产品远销全球16国。其“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系统”,为港口设备智能运维提供先进方案。苏州港集团允涛工作室研发的高精度电子皮带秤,凭借“双秤体结构”取得0.2级精度等级认证,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清舱机械远程控制系统”,成功入选江苏省“两新”技术产品名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向新而行,擘画未来</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从航道网络升级到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从核心装备突破到区域协同发展,江苏省港口集团正以“水运江苏”建设为引领,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国企担当。面向“十五五”,集团将持续深化“双曲线”发展战略: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港航物流等主责主业(第一曲线),夯实发展根基;同时积极培育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枢纽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战略性增长极(第二曲线)。通过打造“456”产业布局和落实三大战略方向,集团将全力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世界一流港口,让“水运江苏”的“绿色底色”更亮、“智慧成色”更足。(江苏省港口集团供稿 通讯员:方梧)</p>